找到相关内容5491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的意义

    Ersheinungen);一是未经认识形式限制因而在认识之外的事物自身或自在之物(Dingeansich)。  唯识学更是突出主体识的作用,把它绝对化,以主体笼罩客体,所谓客体亦是识,是识变现出来的。因此对康德的知识说,在世间知识的范围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然以唯识学之唯识思想与之相比较,则有天壤之别。对于第一点对象是认识主体的表现,表面上似与唯识之义有一致性,实则根本不同,其次认为有离识之物,则与唯识之义根本...

    养 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0254473.html
  • 略论唯识三自性

      佛学对存在本质判定的理论(即法性论),从原始佛教到部派及大乘初期般若经都以二谛而论。而到了瑜伽行派思想的出现则以三自性理论取而代之,是对二谛论的理论深化,也是基于唯识学对心识主体性的确立及高度发达的唯识认识论的理论必然。三自性是唯识学核心理论之一,其理论意趣深邃,它以生命主体为轴心从认知层面对意相与对象之本质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精妙细致的分析,三自性虽属法性论范畴,亦即是有关存在本质总性之理论,...

    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341531.html
  • 法相唯识

      法相唯识学   洪修平 陈红兵   本讲主要介绍法相唯识宗的思想。法相唯识宗是继承发展古印度瑜伽行派理论学说的一个佛教宗派,也称“法相宗”或“唯识宗”,因通过分析“法相”而得出“境无识有”、“万法唯识”的基本结论,故得名。因而该宗的思想学说主要就是唯识学和法相学,并据此展开了对修行解脱的说明。   法相唯识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是《解深密经》、《瑜伽师地沦》和《成唯识论》。《...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795791.html
  • 唯识量唐疏蟊测

      真唯识量唐疏蟊测  朱立   内容提要:本文对真唯识量三种唐代疏释中发现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真唯识量、因明  玄奘法师的真唯识量甫一出世便颇受关注,直唐代起便有多位高僧大德为...与真唯识量相关的文字,发现几处颇值得关注的所在,下文当说。  一、 外人相违量中徒言“自许”的问题  慧沼法师的《纂要》中明言:有人认为真唯识量的因支中“自许”二字的功用在于可以“遮相违量”,而此相违...

    朱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273792.html
  • 唯识学讲义

     目 录 唯识(百法、八识)基本述义   总 序 朗宇 序 周贵华 第一篇 绪 论 第一章 总说唯识 第一节 关于“唯识” 第二节 唯识学的传译 第二章 八识 第一节 释颂题 第二节 作者及注释版本 第三节 学习此颂的...

    释正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3768533.html
  • 五位唯识

    五位唯识正果法师  既然五位百法都无人法二种我性,为何现见世间有诸有情,人畜等之形状宛然当眼?而五蕴法体,事相显然,色可见,声可闻,乃至识能分别了知,体性作用,一一显然存在。若全皆虚假,诸如人法相状作用等,都不应该存有,五位有法亦无可说了。解此疑惑,就须明了唯识的意义。所谓色心心所等是虚假幻有,无人法的我性,只是破除情计增益的二种我性实执,并不拨无色心心所等法依他缘生的作用。虽然人法的我...

    正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2548090.html
  • 唯识学的特质

      唯识学的特质   常进法师   前 言   唯识学是内明的无上胜妙法门,是释尊一生教法的极谈。韩清净在《唯识指掌要论》中言:“这唯识一种法教,在如来一切法教中,是最究竟的,是最明显的,而且是最切要的。”太虚大师认为,佛法与世法是非一非异的互联关系。《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中道了义的唯识学,由自性缘起与业感缘起相结合而生的阿赖耶缘起,更立足现代化中化现代,净化人生,...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3681506.html
  • 唯识五义

    唯识五义霍韬晦华冈佛学学报第六期页311-325 311页 提 要: 传统上,是把客观的宇宙摄于心、识。即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但此一心,识之概念是未经判别的。因为若是此心直接生起...根源的是赖耶缘起。由识中种子化为对象为客观存在,旧译为“识”(VIJNAPTI)与主体意识的识 (VIJNANA) 相混。 本文旨在正视此一分别,而申唯识五义之真义。 312页 一、唯识 唯识问题...

    霍韬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347079.html
  • 法相唯识学概论

      ──二十一年十二月在厦大文哲学会讲──   一 法相唯识学之略释   甲 何谓法   乙 何谓相   丙 何谓法相   丁 何谓法相唯识   二 法相唯识学之由起   甲 出发于究真之要求者   1 迷信之神话与设想之玄谈   2 实验之科学与执法之小乘   3 法性之本空与唯识之转依   乙 出发于存善之要求者   1 天神之永生与自我之独存   2 质散之断灭与...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854301.html
  • 唯识三自性面面观

    唯识三自性面面观  定智  内容提要:唯识三自性乃是诸佛菩萨之秘密语言,诸佛菩萨皆以一音演说法,众生机缘无量,诸佛菩萨种种方便言辞譬喻也无量。所有要义皆因三自性而得决了。本文前言部分略述三自性在唯识...亲见唯识妙境,通达唯识三自性无边妙义。方可称善。正文部分先是解释三自性的定义,再解释性义类相摄,收尽无边佛法妙义,尽在三自性之中矣!正文部分依《成唯识论》三自性文为纲,消义于后。未能尽大师妙义之万一。...

    定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673549.html